湖南职校网为初/高中生及家长提供升学择校一站式服务

站点地图
咨询热线:189-0076-8918
首页 > 湖南五年制大专资讯 >

民国时期教育为何辉煌?

来源:未知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17-12-18 09:39 在线咨询招生老师

摘要:   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向为中国人所重视。而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时期。梳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民国大学 教育的成功,民国

民国时期教育为何辉煌?

“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向为中国人所重视。而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时期。梳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民国大学 教育的成功,民国人才的井喷并非如此简单,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我们或许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窥探一二。

一、教育经费

教育财政投入的多少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评测指标,教育经费是教育顺利实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民国时期,正是由于教育经费问题,爆发了争取教育经费的独立运动。1922年 2月12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发表《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宣言》,要求“教育经费急谋独立、教育基金急谋指定、教育制定急谋独立” 的教育独立三项要求,将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行政独立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中不乏教育巨匠的参与和推动,蔡元培考察欧美教育回来提出发行教育公债,教育费从由 政府取得变成向国民直接取得,并明确提出“抽教育税,用美国制”的设想。

二、教育法规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就公布了《参议院议决修正教育部官职》。这一章程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民国初期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随后民国教育部在1912年 9月和1913年1月分别颁布了《审定教课用书规程》和《视学规程》,进一步规定了各个阶段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教育法令的推行使得民 国的中央教育行政体制日趋完善。另外,孙中山还特别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 费。” 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

三、教育理念

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他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惟其允 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 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 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四、教师待遇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 -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 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 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 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 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

五、多样化的教育格局

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 家的胸襟,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同时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还有有灵活自由的优点,使得私立学校一时间风生水起。

六、教材

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七、不惜代价办教育

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涌入了5000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只占5%,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 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 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仁、著名诗人贺敬之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 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

八、教育名家辈出

民国教育的辉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教育名家辈出。蔡元培、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这些教育名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们创造性 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构建了与时代相符的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创立的完整教育理论体系,其思想观点包括普及教育、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蔡元培的教育理 论包括提倡完全人格教育,力倡“尚自然、展个性”,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梅贻琦的教育思想中,“大师论”是其核心内 容,学术自由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教育名家不仅重视教育理论,而且重视教育实践,他们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敢于承认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代表着大胸襟与大气度,是成熟与自信的表现。当年的民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 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毕一日之功、非靠一日之力可以抵达,可见当代教育学习其精髓、进行改革仍然任重而道 远。


http://www.wnzdz.net/zx/12181190.html
相关TAG:

 

添加微信号:189-0076-8918了解更多学校信息,以帮助你更好的选择中职学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相关推荐

热点直达

  • 1

    帮你
    选专业

  • 2

    帮你
    选学校

  • 3

    招生
    信息库

  • 4

    一对一
    咨询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