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校网为初/高中生及家长提供升学择校一站式服务

站点地图
咨询热线:189-0076-8918
首页 > 湖南五年制大专资讯 >

大学体育如何突破?

来源:未知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18-01-11 11:05 在线咨询招生老师

摘要:   一个月前,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立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业VS体质的讨论。高校开学在即,如何将新规落到实处,涉及的不单是大学生的体质,更有大学体育的

大学体育如何突破?

一个月前,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立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业VS体质”的讨论。高校开学在即,如何将新规落到实处,涉及的不单是大学生的体质,更有大学体育的未来。

今年7月初,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其中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如果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将按结业处理。新规定的出台,立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业VS体 质”的讨论。《标准》实施一个多月,各方反应如何?采访中,多数人是认同新政的,且相信新政策实施后,多少能对提高学生体质发挥一些作用。但很多受访对象 也担忧,政策与毕业证挂钩,很难真正改善学生体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观念必须树立起来。体育锻炼更应当与个人兴趣结合,学校更应创 新体育课模式,使运动成为一种乐趣和习惯。

软硬件基础不可或缺

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

近些年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耐力一直是困扰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长跑猝死、军训晕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主任成民铎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大学生800米、1000米测试成绩普遍不理想,不及格率居高不下,是体质测试中最弱的项目。”

8月5日,下午6时半,太原师范学院(中区)物理系大二女生王晓霞正在足球场绕圈跑步。被问及为何锻炼时,她笑着回答“减肥”。对她来讲,锻炼是因为“爱美”。“体测 7个项目中,最难的还是800米跑,我每次都是勉强及格。”王晓霞说,虽然规定4分30秒以上就算不及格,但只要能坚持跑下来,老师基本不会为难学生。“如果以后真的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相信没有几个女生能够做到。”

其实,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的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平时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其他时间大多“宅”在寝室或者在图书馆看书。运动时间的减少,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体质的下降。

为保证学生运动时间,《标准》对学校日常开展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如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素质锻炼项目的考试分数权重不得少于30%;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等。“学时解决不了体质问题,真正做到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 课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才是正解。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平时能够做到开足体育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吗?”根 据多年来对高校体育活动的了解,成民铎认为目前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可能很热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体育课的项 目设置太单调乏味,学生抵触心理严重。”成民铎认为,体育资源无法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是一个重要原因,课程项目设置和场馆等都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

“学生体质测试是由学校自主进行,只要是自主进行,没有一所学校会让测试结果连续3年下降。”成民铎说,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高校学生体质测试进行抽测,但抽测结果与学校上报情况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一直认为体质测试成绩和升学毕业等挂钩是对体育的一种侮辱,提高体育老师地位和待遇,增加体育课内容,提高学生锻炼兴趣,促使其养成运动习惯才是王道。”成民铎建议。

扭转体育本位缺失局面是关键

“体测不达标的大学生将无法获得毕业证”,这是《标准》的硬性指标。然而,用毕业证来“要挟”,大学生会真正重视体育运动,主动加强锻炼吗?

“和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体质测试就成了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各种造假、替考、行贿受贿、暗箱操作等现象如何防范?”王晓霞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她身边有很多同学为求得体侧过关,常常求助于替考,或者小病夸大,找老师“说好话”等。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程志华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是用政策鼓励学生参与运动,体侧只是手段。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只能‘被动’运动,与《标准》的初衷相悖。矛盾由此产生。”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舆论引导和大环境支持,或者强有力的实施,若执行跟不上政策,只能是空谈。程志华表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在于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

太原五中体育教师黄立坤表示,教育主管部门期望通过新政策提高学生体质的动机是好的,但做法是错误的,学生体质下降是由于体育本位的缺失,是中国教育体制下多年重文轻武的后果,是各级学校出于各种顾虑不积极推动体育运动开展、导致学校体育活动因噎废食的后遗症。

采访中,一些高中生表示,高一、高二时每周还有一节体育课,基本都是跑两圈就自由活动,男生还会打打球,女生几乎是站着聊聊天一节课就过去了,到了高三干脆就没有体育课。高中体育课不过是忙碌学习生活的一味调节剂,根本起不到强身健体作用。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活动少,虽然学校也在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资源,倡导学生多锻炼,但是毕竟高考没有体育科目,我们也理解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上补习班。”黄立坤说,观念不改变,学生体育工作就难以真正到位。

此外,家庭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体质和对体育的理解。随着竞争压力增大,传统观念里望子成龙的思想更是摆脱不了,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才是成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体育自然成为负担。

“每 年中高考结束,大家关注的都是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却鲜有人提到体育杰出的学生,甚至对体育生带有偏见,认为一定是文化课差才无奈选择体育。”“大学生体 质差不光是高校体育的事,中小学潜在的问题会伴随进入大学。”程志华认为,体质是个社会性问题,与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和整个社会对体育的认识密切相关, “仅凭一纸标准,很难真正改善学生体质。”

“想 提高体质,更应该在平时做出改变,促使学生走出宿舍,而不应该用‘一刀切’的办法强迫学生作出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这种政策,是计划思维的体现。要想改 变这一现状,光靠出台政策只会让学生们产生更多的抵触心理。相反,教育主管部门若能在充分汇总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出台针对性措施,打出 一系列组合拳,从多方面鼓励参加锻炼,积极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和观念,方有可能改变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程志华如是说。

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亟待出台

“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评价体系是突破学校体育困局的关键,也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办法。”王登峰认为,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中缺乏体育因素也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大学生评优、就业都与体育的好坏无关。

龚克指出,评价体系的偏失确实是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集体忽视的因素之一,也导致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体育的集体轻视。

南开大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强调“按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有兴趣的练习”。学校规定,非习满3年体育课并测验未及格者不能毕业。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全校的体育测验一次和运动技术达标一次。此外,还要笔试体育与卫生常识。

“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体育成为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要评价因素,”龚克说。还要注意的是,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广泛普及,把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群众基础。

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贯穿本科四年,每年都会举行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的长跑测试,同时将学会游泳作为准予毕业的要求之一。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增加了“体质测试”环节,自由选测,测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获得额外加分。

清华大学体育部书记刘波介绍,他们对2011年进入清华的434名学生进行了跟踪测试,开始时平均成绩较低,不及格率高,一年后,测试者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大学体育教育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王登峰说,从今年开始,高校新生全部接受体质健康测评,并以生源地为单位进行公布,反推中学体育教育的状况,按地区进行排名,让各地政府更加重视提升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让全社会都来监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体育活动“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相对于国内,国外对体育的理解关注的不是胜败,而是体验和享受运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体质。

“不是不爱运动,只是不喜欢体育课。”这句话道出了业界的呼声:体育课的灵活设置与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现有条件下,高校该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在百度贴吧长春中医药大学论坛,在校大学生们对该校创新研制的一套“养生广场舞”追捧有加。

这套“养生广场舞”,是学校师生利用半年多时间研创而出的,以中医养生理论为主要依据,其前六式是对中医理论的一种阐释,后十二式则取自华佗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式。

“相比正规的舞蹈,这套广场舞的难度很低,动作容易上手,配合动感的音乐,跳起来特别欢快,每天傍晚在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和附近居民自发的组织跳舞,吸引了很多同学和老师参与其中。”论坛上,学生们给出了这样一则评价。

为此,成民铎表示,提升大学生体质还是应该从培养他们的运动乐趣入手,健康的身体除了体育课,还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来养成。学校要打破常规,平时多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发挥特长,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我省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比如山西大学的交谊舞、太极拳等趣味体育的选修课,太原师范学院的柔道、健身操等体育类协会。

“身 体素质继续下滑,理解偏差、兴趣不足是个中主因,让大学生运动仅靠政策远不够。学校还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多开展校园联谊赛等活动。”程志华认为,除了学 校强制要求,还要多一些创新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学校在体育课的设置上还可以采取一些更酷、更时尚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让大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 魅力。

“体育锻炼应结合学生个人兴趣来选择,体育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健体打好基础。”程志华表示,学校应充分挖掘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把学生的需求与学校的决策有机结合。

记者从山西大学校办了解到,该校在《标准》要求“至少开设15项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新增10种选修课程,其中就包括女子防身术、柔力球、花样游泳等一大批国家特色项目。“从秋季起,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便可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课程。”

除新增体育课项目外,不少体育教师还建议加强和发挥体育社团的带动作用。

“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精神素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大体育社团的建设,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建立面向学生的各种体育俱乐部,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活动,吸纳各种资源,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寝室参与其中。”程志华如是说。


http://www.wnzdz.net/zx/01111450.html
相关TAG:

 

添加微信号:189-0076-8918了解更多学校信息,以帮助你更好的选择中职学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相关推荐

热点直达

  • 1

    帮你
    选专业

  • 2

    帮你
    选学校

  • 3

    招生
    信息库

  • 4

    一对一
    咨询师

热门搜索